2020年末,数字货币的涨势让投资者们兴奋不已,其中的龙头BTC更是勇创新高,突破4w美金。在华尔街机构跑步入场、PayPal宣布可以在其平台上能够直接购买比特币等众多利好消息公开之后,我个人希望整理一些大众常见的对数字资产的误区,以及个人对数字货币与火热的DeFi的看法。事先声明,尽管我个人作为投资者在这波“机构牛”中获益颇丰,但这不会改变我对数字资产的基本观点:数字货币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替代法币,且无论其市场价格如何高走,它的诸多特性注定了其只会被少数人熟知,当然,这不影响众多投资者将其作为投资标的。

btc-2020-12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数字资产是创新型投资品,价格波动较大,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投资前望您对数字资产充分认知,理性判断投资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

一些Q & A

在与许多人(包括高学历知识分子)谈论起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时,我发现不少人对其有极端偏见,不完整的列举如下:

  • 国家都说比特币违法,你们还敢买不要命吗?
  • 比特币就是挖矿来的,每年浪费多少电知道吗?
  • 比特币被用于违法犯罪,你们还在这推高价格,就是帮凶!
  • 数字货币就是几行代码,毫无实际价值,早晚会崩盘的!
  • (如果你也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和我battle,我十分乐意解答这类问题)

类似的想法数不胜数,虽然其中部分观点的确是事实,但想法还是过于偏激,下面我希望通过Q&A的方式回答一部分。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违法吗?

首先贴一张来自维基百科的图片,它形象地展示了世界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认可程度:

img

(绿色:合法使用比特币 黄色:对比特币使用有限制 紫色:限制更严格,但不直接禁止比特币 红色:部分/完全禁止比特币的使用)

以中国大陆为例,迄今(2021年01月)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针对数字货币的法律文件有:(按时间先后排序)

  • 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2013年12月3日,人民银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银发〔2013〕289号,通知要点:

    • 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但比特币可以作为商品,民众在自担风险前提下买卖自由;
    • 禁止大陆各金融机构与比特币打交道。
  •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公告要点:

    • 中国大陆地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违法;
    • 禁止交易所提供法币交易服务。
    • 这次通知重挫了国内风生水起的交易所业务,包括火币、币安、OKEx等头部交易所纷纷关停大陆部分业务出逃海外,当时BTC价格也在短期内重挫32%之多。巧的是,2017年9月4日当天,火币创始人李林正好在我的高中母校参加捐款100万元的仪式,并发表了一番颇有意思的讲话,他一定想不到那天他会在家乡、在母校得知如此噩耗。同样被提及的ICO则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BTC大火之后人人都想抄份代码整个某某币就开始圈钱,的确影响了国内金融环境。

所以,答案是:中国大陆没有禁止实体持有、场外交易比特币,只对境内的ICO与法币兑换严加打击。

目前在中国大陆,有许多成熟的境外交易所提供可靠的场外交易途径,可以在KYC的基础上提供法币出金入金渠道,其中出金的确存在风险,但这主要是由于不法分子试图将黑钱通过交易所变现,导致资金流上各银行账户被冻结所致,而与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合法性无关。

数字货币整天搁那算,是不是在浪费能源?

比特币网络的维护消耗大量电力的确是事实,根据这个剑桥大学研究项目的网站显示,迄今为止比特币网络每年消耗111.18T瓦时的电力,在2019年比特币网络消耗电力占全球整体用电量的0.28%。

但如果说浪费,这要看你怎么定义浪费这个概念:众所周知,绝大部分数字货币依赖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保证其去中心化、难以篡改的特性,通过本文之前给出的白皮书与科普视频,每个人都能大致理解PoW机制是如何运行的:

  • PoW提供了一套共识机制,并且为了防止这套机制遭受攻击,区块链应运而生:

    • 每个区块会打包信息,其中可能包含过去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交易、时间戳等信息,不同币种有所差异;
    • 网络会奖励成功打包区块的矿工,以BTC为例,如果一个矿工发现了这样一个数,将它附加在区块上能够使得整个区块的SHA256值的前$n$个值为0,则该区块能被网络中所有节点认可,网络也会为该矿工提供固定区块收益(这也是所谓产量减半的由来,BTC协议规定:每210000个区块后固定区块收益减半,当前区块奖励为6.25BTC)和浮动的交易手续费(与区块大小有关)。
    • 上面的$n$值由网络动态调整,与挖矿难度有关。难度也随参与挖矿的算力动态调整,在当前难度下,单个计算实体很难在区块链网络中通过成功打包区块获取区块奖励,因此矿池应运而生:它希望通过联合矿工们的算力,通过将计算任务分片下发(称为share,份额)给矿工获取区块奖励,在收取手续费后按矿工们的算力贡献分配收益。

    强烈建议感兴趣的读者阅读BTC白皮书,这里没有提及区块链网络是如何验证持有者身份的。此外,这样的机制几乎防止了overspending(花自己没有的币),通过51%算力攻击来伪造交易的成本远大于伪造交易的获益。

  • 很容易想到,挖矿的核心是解决具有这样一个特性的数学问题:通过算法解决它的难度比验证它的答案困难许多,且这个解决它的算法最好基于枚举,这样能保证在期望上矿工的收益与它的算力匹配。实际上,现代社会被广泛使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也是基于类似特性的数学问题,如RSA算法。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正因为矿工是维持以PoW作为共识机制的数字货币正常运转所不可缺少的要素,消耗能源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说维持这样一套系统的运转是浪费,那恐怕就见仁见智了。

许多游戏玩家还对比特币挖矿有误解,认为是矿老板们大量收购显卡导致消费者显卡市场一卡难求,但实际上,老一辈数字货币依赖的SHA256这类计算密集型任务使用显卡进行计算的效率已经远不如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应用集成电路)设备来的快了:学过体系结构的科班人都知道,现代CPU与GPU为了实现通用计算,在性能上做了许多取舍,但专用来算SHA256的矿机可不用考虑这么多。矿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因此许多新生代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始采用一些抗矿机PoW算法,例如以太币的Ethash算法就是一种内存难解算法,快速解决Ethash问题需要能高速读取DAG文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SIC设备的开发成本,因此目前ETH的矿工多使用显卡挖矿,因为显卡的并行计算核心与高带宽显存简直就是为这类算法量身定做。(以后骂矿工加个修饰词,让你们抢不到卡的是ETH矿工...)

数字货币给违法犯罪提供便利,你们都是帮凶!

的确,去中心化与匿名性为数字货币惹了一身骚,违法犯罪交易大都通过数字货币进行并不是社区希望看到的现象。令人欣慰的是,作为数字货币与法币的交换枢纽,绝大部分交易所都恪尽职守,建立了完整的KYC(Know Your Customer)与风控机制,如地址黑名单、转账溯源等,并且与各地执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犯罪所得从数字货币到法币的成本。当然,数字货币与违法犯罪之间的暧昧关系是一个长远的话题,特别是与传统银行交易不同,数字货币的转账大多支持多输入多输出(业内称为混币),为溯源提供了极大阻碍。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去中心化的机制的确会带来这类问题,且短期内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通过社区与执法机关共同努力,提高利用区块链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成本。

数字货币没有价值!早晚归零!

本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金融知识培训,本节内容纯属一家之言。

不同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数字货币的价值来源于共识,当有一天没有人认可数字货币的价值时,它的确就“归零”了,因此,参与数字货币投资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是:你的资产随时可能归零,不管是因为交易所被盗、冷钱包失窃还是没有人再认可比特币的价值。当然,这个理论上并不是数字货币的特性,而是所有投资标的物的特性:如果黄金像泥土一样常见,人们就失去了对黄金的价格共识,相信黄金的价格自然就一落千丈了。退一步来说,可能归零的投资产品不止数字货币,作为A股投资者的你要是大意买了乐视或者暴风,扔出去的钱跟归零可能也没什么两样。

客观地讲,如果以稀缺性衡量标的物的价值,那么比特币的价值稳定程度可能远高于黄金:你不能预知某天某地发现金矿而导致的金价暴跌,但你知道比特币的总量恒定为2100万枚。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特币的价值来自于共识,它会不会归零谁也说不好,毕竟在10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比特币的市值能接近1.1万亿人民币。

量子计算一来,数字货币全部完蛋!

google

这个问题每每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就会被拿出来,较为久远的一次是Google团队在2019年使用53个量子比特求解「量子电路随机输出任意位二进制串的分布概率」问题时实现的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最近的一次是中科院潘建伟团队运用量子计算技术在“玻色子采样问题”上实现了量子优越性。在这里给谦虚的官媒点赞,前些年翻译的量子霸权总让人觉得量子计算机马上就能走进千家万户了一样。

无论是量子霸权还是量子优越性,它们指的都是:在解决特定的问题上,量子计算能以数量级上的优势碾压传统计算机。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低Google与潘建伟团队的工作,我个人坚信量子计算会与可控核聚变一道写入人类在21世纪取得的科技进步,而解决特定问题正是量子计算发展道路上难以绕过的步骤。但现如今,距离能用来计算SHA256的量子计算机问世也太过遥远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一天通用量子计算机真的问世,它必然也是会有预兆的:通用量子计算的出现会冲击整个非对称加密领域,要是没有预兆,届时比起比特币,我想你应该更关注你的银行账户是否还安全。而只要有预兆,数字货币社区就能做好充分准备,比如说我在起底比特币HD钱包:为什么你的钱包能对应这么多BTC地址?就提到了HD钱包与助记词机制,这就是社区起草的BIP协议为BTC引入的设计,同样的,到时BTC社区可以像ETH2.0一样采用PoS(Proof of Stake)共识机制,或者是其他抗量子的共识机制来避免通用量子计算带来的冲击。

我个人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通用量子计算的问世,希望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抗量子的加密方式,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资产都能安然无恙。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加速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而21世纪的量子计算能给人类带来什么还是个未知数,让我们敬请期待!

有关DeFi

说来有趣,我也是近期才详细了解DeFi的本质,一般投资者眼中的DeFi无非是交易所推荐的承诺高额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乍一看跟圈钱跑路的ICO们没啥区别。但实际上,DeFi不止于此:

DeFi是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缩写,DeFi的支持者们不满足于数字货币只将「token」做成了去中心化的(如某某币),他们希望整个金融体系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在金融领域,token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其实是以贷款为代表的各类金融衍生品,当然这也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传统的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强调的是所有权的转移,这建立在区块中一个个交易的基础上,打开任何币种的区块浏览器你都可以看见当前区块记录的所有转账信息,显然去中心化对记录转账信息没有造成阻碍;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信用衍生品则恰恰相反,在现实中,银行敢借给你钱的原因或是因为你有相应的抵押、或是因为你的信用历史良好,再不济还有法律手段能够挽回不良信贷给银行造成的损失;而这正好与去中心化的思想背道而驰:如果一切是去中心化的,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敢借你钱呢?

在DeFi中,由于上述原因,单纯的借贷关系自然是不存在的,但杠杆可以通过基于智能合约的保证金制度实现。提到智能合约,你可以理解为不受第三方控制的代码段,在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后会自动执行,全过程就如你进行一笔区块链转账一样公开透明。以以太坊为例,著名的以太坊就一直以其图灵完备性作为标榜,这意味着你可以用自己的逻辑编写想要的合约,并用Gas(燃料,驱动合约运行的货币)作为代价使其运行在以太坊虚拟机上。

一个经典的杠杆案例如下:

现在BTC市场低迷,我希望做空BTC,因此找了一个10倍杠杆的DeFi项目质押了1BTC,借来了10BTC,通过高卖低买获得超过10BTC的资产,在适当时机我只需要归还10BTC+相应的手续费与利息,就能获得由10BTC操作来的获利。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任意操作导致地址上资产价值低于9.01BTC,就触发智能合约,你的抵押物自动充公。这与中心化的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中的强平机制极其相似,只不过一切都在链上去中心化的完成了。

DeFi并没有我所描述的例子这么简单,其中隐含的风险我都没有提及,例如在合约触发前通过触发大量高额Gas的交易堵塞区块链,阻止合约触发导致亏空。此外,有关DeFi的研究无论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还是金融领域都是能产出不少论文的,在此我也不继续班门弄斧,只希望抛砖引玉,吸引对DeFi有兴趣的读者继续了解这项有趣的技术。

Last modification:March 4th, 2023 at 01:34 am
If you think my article is useful to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appreciate